本赛季CBA总决赛激战正酣,中国篮协的一纸通知却抢走了赛场焦点——5月8日,《入籍篮球运动员管理办法》正式下发,宣布归化流程向CBA俱乐部和地方体育局开放。

这意味着,未来各队可自主引进外籍球员并协助其入籍,而国家队将拥有更广阔的选材库。

根据文件要求,归化球员需满足“文化认同、血缘优先、总量控制、能力为重”四大原则。 与李凯尔时期不同,篮协不再硬性要求血统,而是强调球员的竞技水平和文化融入潜力。

俱乐部需对归化球员进行中文教育和国情培训,包括识国旗、唱国歌等。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:如果归化球员仅为短期效力,这类教育能否真正实现文化认同? 有球迷直言:“语言和国籍可以速成,但文化归属感需要时间沉淀。 ”

政策落地后,各队态度分化明显。 国企背景的上海久事、新疆广汇等已开始接触外援,而多数民营俱乐部则持谨慎态度。 青岛队被曝正在推进威瑟斯庞的归化,辽宁队甚至与一名NBA现役球员洽谈。

但民营俱乐部普遍担忧成本问题——说服外援放弃原国籍需支付高额补偿,且后续薪资可能打破现有薪资结构。

展开全文

媒体人付政浩指出,国企可利用“高层次人才引进”政策申请指标,而民企缺乏类似资源支持,导致“归化竞赛”加剧俱乐部实力差距。 例如,新疆广汇市值超千亿,而部分民营俱乐部年亏损达数千万,归化支出将成沉重负担。

目前最热门的归化候选集中在当打之年的外援:广厦队小巴里·布朗,场均28分5助攻,三分命中率39.5%,郭士强已与其接触。

天津队大卫·詹姆斯,场均24.6分14篮板,臂展221cm,妻子为中国籍。 上海队肯尼斯·洛夫顿,22岁场均24 13 6,曾代言中国品牌,但需解决其美国国青队履历问题。

争议焦点在于年龄和功能定位。 例如广东队吉伦沃特虽表忠心,但36岁的年龄难以支撑长期规划;而青岛队迈尔斯·鲍威尔身高仅1.86米,能否适应国际赛场存疑。

政策明确要求归化球员放弃原国籍,这成为最大阻力。 多数外援不愿切断与母国的联系,尤其美国球员需面对税务、家庭等多重问题。

此外,归化球员若在CBA被视为本土球员,将彻底改变联赛竞争格局——例如广厦队若归化布朗,其外援名额可另签强援,形成“双外援 归化”的超级阵容。

篮协试图通过“总量控制”避免垄断,但现实是,财力雄厚的俱乐部可能率先组建“归化 国手”的豪华班底,而中小球队或将彻底失去争冠可能。 这种分化已在足球联赛上演,有球迷担忧:“CBA正在重蹈中超金元时代的覆辙。 ”

中国篮协的归化新政,既是打破人才瓶颈的尝试,也是职业联赛市场化进程的关键一步。 当俱乐部成为归化主力军,政策红利与风险并存——能否平衡短期战绩与长期发展,将考验管理者的智慧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