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电视和网络视频,看到被称为“黄老邪”的乒乓球爱好者、在《谁是球王》老年组的比赛中取得亚军的好成绩,并为为乒乓球这项性活动的推广作努力人敬佩,特别是因病将右肾摘除后,仍然为乒乓球技术的教授到处奔波,难能可贵。如果每个业余体育爱好者,都能为中国体育运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,中国体育强国的梦,不久将会变成现实。

我认为,如果黄老邪到社区与老年乒乓球爱好者,切磋乒乓球技艺,让更多老年人参与乒乓球活动,从而起到锻炼身体目的,功莫大焉,如果到处教授乒乓球技术,特别是教授青少年,那就适得其反了,因为乒乓球基本动作形成后是很难改过来的。黄老邪的基本动作是很不规范的:首先握拍不规范,两个手指抓拍太紧,虎口紧靠着底板,而且拍面斜着朝上,不但打反正手不得劲,而且容易造成击球出界。;其次击球动作不规范,不管对方会过来什么球,击球时手臂始终蜷着,球拍靠近胸前横不起来,动作非常别扭且护台面小,其三不会用腰胯的力量,没有爆发力因而也就打不出“死板”;其四步法不规范,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,站位决定击球的命中率,没站好位就击球,不好控制落点并容易将球击出界外,当然不能要求老年人像年轻人步法那样灵敏,但要对对方回球的可能线路作出基本判断,迅速移动步法迎击来球,至于击球的哪个部位要视球的速度、高度、旋转而定,用球拍的前端击球力量最大,而黄老邪是用球板的中下部击球,吃不上力,很容易将球打飞。

有人会问,人家获得全国老年60岁以上年龄组亚军,那是怎么回事?那是因为常年这样打球,形成了习惯,靠熟练、靠经验在打球,正像有人患先天性心脏病,脸和嘴唇是紫色的,看上去并不难受,这就是因为已经习惯了。凡是击球不规范的选手,击过去的球都有点飘忽不定、有点怪,如卢森堡的倪××,奥地利的陈××,新加坡的詹×,当年四川的韦××,这些怪球手一旦遇到动作规范、速度快、力量大、旋转强的对手时,不是下网就是出界,黄老邪也犯这个毛病。他主要靠发怪球取胜,有人与他打一局球吃好几个发球,吃发球很打击士气,如果有人会打削球、会拧拉、会拉出高吊弧圈球的话,黄老邪必将一筹莫展。

黄老邪在与“北丐”比赛时,几乎全部进攻对方的反手,恰恰“北丐”反手好于正手,反手不但会推挡,而且能起板攻球,正手倒是他的薄弱环节,黄老邪却一板不攻,“黄老邪”的战术正中“北丐”的下怀,打出的球速度、旋转、力量都出不来,打过去的球,几乎全被推挡或起板攻过来,怎么能不输球。“黄老邪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“北丐”平时打不过他,经过一个多月找长胶高手训练,所以败给他。其实乒乓球的技术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当然找高手指导会有提高,不会有质的飞跃。平时一要多看比赛,二要善于琢磨,三要善于实践,能力靠积累。比赛就是比赛,平时赢人家一万盘,真打比赛很难预料,国手王涛平时对刘国梁几乎保持全胜,但在8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被刘国梁击败。在《谁是球王》决赛前,人们普遍看好黄老邪,从场上比赛的情况来看黄老的思想压力太大,太想拿冠军,由于过于紧张,本来动作就不对,紧张使原来的动作更加变形,失误频频,怎能不败?

我作为年过四分之三世纪的乒乓球爱好者,从美国人获得24届世乒赛冠军起,就开始关注世界乒乓球各项赛事至今,惯看了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春月秋风,能记住26、27、28届世乒赛的一些比赛情况,因为26届世乒赛后,国家派宣讲团到各地宣讲,27、28届世乒赛都有三个小时的纪录片,由于长期关注乒乓球,打过球,也参与组织青岛市乒乓球比赛,运动员上场打上一局,大体就看出他的风格 特点。动作正确是乒乓球打球基础,击球时,大臂、小臂、腰胯、手指、手腕要协调用力,在打正板时,食指略放松,在打反手时,拇指要略放松,对直板选手来说,基本动作尤为重要,广义的技术还应包括心理素质、场上的应变能力 等。电视上看到刘国梁在与黄老邪说什么,肯定不是教他基本技术,因为黄老邪已经死了手了,全世界最好的教练也无法纠正他的动作。我衷心希望黄老邪为国球继续做出贡献,不必去教授情少年,那样教出的青少年会成为 张老邪、李老邪、赵老邪,那就误人子弟了!